她不是沒教養,只是不想再當免費的媳婦機器
- 卿盈蘊藏
- 6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婚後第二年,小雅就有點撐不住了。
她沒搬出去,因為婆家有三層透天,新房就設在二樓,理論上是「獨立空間」,實際上卻是「全天監控」。
每天早上六點,婆婆會開電視音量開到最大聲當鬧鐘;
吃早餐時,公公會語帶暗示:「你們年輕人不要睡太晚,不然容易敗家運。」
她笑笑地點頭,但心裡累得很。
她不是懶,而是不想繼續在這場「免費媳婦訓練營」裡自我消耗。
🧽 免費的媳婦服務,從沒人感激,只會加碼要求
剛結婚那會兒,她為了建立好印象,每天洗碗、掃地、連公婆衣服都幫忙晾。
婆婆說一句「妳真的很貼心耶」,她就像喝到紅牛一樣,繼續衝刺。
甚至連公公要回診、婆婆要拿藥、家裡馬桶塞住、廚房要除油煙,都第一時間找她,不是兒子。
老公還一臉理直氣壯說:「妳比較細心啦,我媽也比較放心讓妳處理。」
但他自己呢?吃完飯、回房、看劇、滑手機,週末睡到十點,偶爾幫忙丟個垃圾就自封「新好男人」。
她不是不能做,她只是受夠了那種「只要不抱怨,就永遠會被要求更多」的感覺。
💥 她爆發,是因為寶寶嘴裡的那罐「祕密粉」
有天她下班回家,發現婆婆在餵還沒滿月的寶寶吃一種白色粉末。
她問:「這是什麼?」
婆婆回:「八寶散啦,老一輩的都吃這個,退火又顧脾胃。」
她瞬間炸了。
那是她網路上查過,有些品牌可能含重金屬、甚至有禁藥成分,怎麼能隨便給寶寶吃?
她一把搶過湯匙,氣到手都在抖:「媽,這種東西不能亂給寶寶吃!」
婆婆當場變臉:「我也是一片好心,妳現在是把我當毒後在防?」
接下來的戲碼可想而知:
她被貼上「情緒激動、忤逆長輩、不懂做人」的標籤,鄰居也開始議論:「唉,現在的媳婦,都不懂感恩。」
子卿老師怎麼看呢?
「媳婦」不是免錢的服務職位,「孝順」也不是靠嫁人外包的任務。
小雅的故事並不是個案,而是太多台灣媳婦的縮影。
她嫁的不是男人,是整棟樓的責任。
她沒有加入一個家庭,而是進了一個內建義務清單的伺服器系統,每天自動下載更新,然後默默執行。
而她老公呢?好處照收,責任不沾,還能裝傻說:「啊我媽就是這樣啦,妳不要放在心上。」
但問題就在這裡:
婚姻不是買房附加傭人;
媳婦不是家庭外包廠;
公婆的需要,不是妳該吞忍的業績目標。
兩性關係如果從一開始就不對等,長期下來就會成為壓垮婚姻的結構性缺陷。
過去女人之所以只能忍,大多是因為經濟不獨立、社會支持系統薄弱。
但現在不是從前,既然妳能自己賺錢、自己照顧孩子,就不需要再用「好媳婦」的標準把自己逼到喘不過氣。
最諷刺的是:她的委屈,不是來自於誰強迫她當「好媳婦」,而是來自她自己想當一個被認可的好媳婦。
這種「自我施壓」才是最致命的陷阱。因為別人看妳甘之如飴,就會心安理得地不幫妳解套。
請記住,「孝道」是丈夫的責任,不是妳的義務。
婚姻不是妳拿青春、體力、時間去贖身的地方。
妳的價值,不是從忍耐換來的。
所以!!!!!
別再以為當個「好媳婦」,就能換來幸福與尊重。
從今天起,請妳練習三件事:
① 錢該給就給,情該收就收
想要脫離「吃力不討好」的媳婦循環,第一步是斷開「免費勞務」的假好人病。
與其讓公婆悶在心裡嫌妳不出錢、不幫忙、不孝順,不如妳先主動把該出的錢清楚地付上。
錢講清楚,話就好說。
當妳不再用「討好換好評」,而是用「等價交換」來拿回自己的尊嚴,關係才會慢慢回到對等。
② 讓老公動起來,不是幫忙,是他的責任
她不是一個人在婆家做志工,是一個孩子的媽、一個有工作的女人、一個有情緒的真人類。
該起床煮飯的不是她一個;該顧小孩、該洗衣服、該面對爸媽情緒勒索的,也不是只有她。
老公若不參與家庭事務,那麼她也可以不參與他的疲勞人生。家庭,不是誰幫誰,是誰該一起分擔。
③ 遇到踩底線的事,請妳立刻站出來
餵寶寶吃八寶散這種事,不是什麼「代溝」,是潛在危機。
她該做的不是微笑溝通,而是立刻收手、換人照顧、換方式處理。
若婆婆堅持己見,請不要糾結於「她是長輩」,直接換保母。
讓長輩知道——妳有替代方案、有自主選擇、有撤退計畫。
到這個地步,她不但會尊重妳,還會開始收斂情緒。
⸻
④ 沒有自我,就無法做出保護孩子的選擇
如果妳總是以「忍一下就好」、「我不想傷和氣」為人生主旋律,當真正的危機來臨時,妳反而會不敢堅持立場。
母愛需要的不是忍耐,而是界線與清醒。
很多人會問:「孩子是最重要的,怎麼可能有人會選婆婆勝過孩子?」
但現實就是,有太多女人因為太乖、太怕被說壞話、太想當個好媳婦,最終放棄了保護孩子的責任,讓不適任的長輩掌控小孩生活,甚至默許風險發生。
請妳永遠記住:
✅ 妳不是來做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媳婦;
✅ 妳是來做一個能夠好好過日子、好好守護孩子的女人;
✅ 當衝突發生時,妳不是要壓下情緒,而是要清楚知道——自己為什麼而戰。